我是一名gay,喜欢上一个已婚的同志,他有孩子?
我这里倒不是喜欢上,只是试着和形婚有孩子的奶爸gay接触,觉得不行。
前段时间,单身奶爸【秦先生】约澈吃饭。
秦先生江苏人,比澈年长几岁。他自我认同的时间晚,工作后喜欢上一名同事,才了解取向这回事。于他内心而言,倒没有什么纠结或惧怕,只是由于当下工作的保守环境,对于私人生活,他格外谨慎。
这种谨慎,在去年第一次约饭时,我就有体会。同餐时,他会用余光斜瞥我是否也在进食;离座时,他亦会先扫视餐厅的全部宾客,大概是在确定是否有相识的人。这种谨慎,也可以理解成拘束。如他所说:我是他在现实生活中,第一个约见的同类。
他的形象是好的,年轻时做过空少,后来又在奢侈品店做销售,如今从事一个非常“落地”的行业。年近四十,身材发福,但身形和五官的底子放在那里,我能想见,年轻时的他,肯定是英俊的。
他是通过形婚生育的孩子。选择形婚这条路,一来是想着常年在小地方生活的父母,多半接受不了同性恋,通过形式婚姻给双亲一个交代;二来,社交圈子的限制,10年前的他,身边没有可借鉴的同志DY案例。
我们时不时互发几条微信,皆是比较克制的语气,比普通网友熟络一点,却也达不到密友的程度。几日前,收到他的信息:“明天有空吗?一起吃个饭?我带上儿子。”
一口允诺后,我立即搜索家附近的乐高点地址。我甚至有些激动,平生第一次,以叔叔的身份,去见同志好友的儿子。我心里的想法,在男同这个族群里,若有一个人,愿意将自己的父母、子女介绍给你认识,愿意不避嫌地让你了解他的家庭和亲人,那一定是对你极大的认可,觉得你安全,可靠,会为他保守秘密,会善待他的家人。
曾有一段时间,我非常渴望家庭,幻想与另一个男人共同孕育一个孩子。我始终认为,两个大人,一两个小孩,这样的家庭结构稳定性才高,即使那两个大人的性别相同。所以,我自己想找一个有孩子的单身奶爸。理想的状态,那孩子是儿子,好看一点,乖巧一点。
即使到如今,我身旁的个别朋友,理想的择偶对象依然是奶爸。若问想找单身奶爸的朋友有什么共同点:大抵都是年纪较轻,25岁到32岁之间,原生家庭里的亲人关系温暖健康,对于性持传统的态度,或需求不高;注重家庭,渴望稳定,相信同志圈存在长久的爱情。关于自己不要孩子,大抵是因为经济原因,或者觉得程序繁琐,所以找个奶爸,自私一点讲:“一步到位,少走一段路。”
这样的择偶选择里另有一个隐藏逻辑,他们认为,愿意生育孩子,独立承担养育费用的奶爸,通常来说,都是有上进心,责任感强,注重家庭,且经济脱贫的男人。
可是,选择奶爸,也有不利的一面。想想也是,同志圈的情爱,不管选择了哪个男人,总归是喜忧参半,不得圆满。
那天和【秦先生】吃饭,我明确地感受,与平日其他基友的相处模式相异。在他的价值排序和思维意识里,永远是儿子排第一位。喝什么口味的饮料,点什么菜,用餐完去哪里逛,逛多久回家,所有的选择,以儿子的喜好为先,或者,只由儿子做决定。
明明是三个人的活动,演变成了父子俩的活动,加我一个陪衬品。
若非要挑剔出一个细节,是儿子杯中的饮料只剩半杯,【秦先生】会喊服务员加满;我杯中的饮料所剩无几,他不会主动帮我叫服务员。
我之前预料,和一个有孩子的男人相处,必须要接受一个现实,孩子会大量占据他的时间、精力、情绪、资源。奶爸能分给你的,并不多。但没预料到的是,即使在分给你的那些有限的时间和资源里,你依然排序在孩子之后。
但,不管是理性上的血脉亲疏,亦或感性上的情感投入,我们皆无权指责对方。想想,自己又何尝不是父母价值排序里的第一位?
曾经一位和奶爸恋爱的读者投稿,写下这样一段话:“已有孩子或者将有孩子的奶爸,和他们在一起不是简单地和一个人谈恋爱,而是要算上孩子的部分,承担起一部分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。而且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往往没有他对孩子的重要。除非你真的喜欢孩子,对方也抱着让你成为家庭一份子,让他孩子叫你爸爸的想法,不然这些代价和落差还是挺让人失望的。”
这些文字,读上去轻飘飘,但若要亲身实践,才会体会其中的沉与重。所以,我是由衷地敬服那些选择与奶爸相恋的朋友,他们或是爱得太深,或是颇具勇气,心胸宽广。
奶爸自己,何曾不知其中的艰难。
我们两次吃饭,秦先生都和我明言,自己渴望爱情,但心里明白,他这般情况,一定会让对方受委屈。对方给予他是百分百的爱,他能回馈给对方的,只是孩子拿剩下的,这不公平。他不奢望对方能视孩子如己出,只要不觉得是麻烦和拖累,他就庆幸感谢。
你看,奶爸不要求男友爱儿如己,男友亦不奢望自己在奶爸心中的位置高过孩子,这样的情感模式,像是两颗相遇但不相撞的行星,在各自的轨道里运行,彼此都明白各自的底线,自己不越界,也不要求对方改变轨道。
秦先生说,等儿子长到十八岁,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。他能力也就这么大,把杭州的这套房留给儿子,也算对得起儿子。至于自己,回老家养老就好。如果那时父母不在,自己的情感也没归属,他会选择提早结束自己。
我说,那个时候,你可能就不会这样想。你会盼着儿子结婚,盼着抱孙子。他看了一眼身旁低头玩手机的儿子,一脸倦态地说:“不会的,我的大半辈子,都奉献给了他,不想为孙辈继续付出了。”
即使有了孩子,即使完成了常规的“社会任务”,即使对父母无愧,对家族无憾、血脉得到延续,父爱得到回馈,但这些,终究无法弥补个人爱情的缺憾。能够让心不再漂泊的,能够让人在生命尽头依然眷恋这个世界的,究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,还是至死方休的爱情?
秦先生的儿子是可爱的。坐在对面的我,听着孩子一口一声地叫着“爸爸,我要喝水”,“爸爸,我要西瓜”,我的心都融化了。
我问他,以后是否会告诉儿子自己的真实取向和家庭关系,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告知?
秦先生望着数米之外那背着书包的小小身体,良久后回过神说:“不一定需要告知,也许等他大一点,自己就能察觉出爸爸和妈妈的关系。” 末了,又加了一句:“如果取向和基因有关,保不定,他自己将来也是Gay。”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